NBA英雄时代谢幕 “造星”脚步不会停歇
国际先驱导报4月21日报道你能想象一个没有了科比的NBA吗?
2016年4月14日,科比在湖人队本赛季最后一场比赛中砍下职业生涯的最后60分,然后对着摄像机筋疲力尽地说出“曼巴走了(mamba out)”,一个长达二十年的传奇落幕,留下电视前无数酷爱篮球的堂堂男儿哭得像悲伤的孩子。
对于中国球迷来说,一个没有科比·布莱恩特的NBA是不可想象的。央视首次直播NBA是在1994年,两年后的1996年,未满18岁的科比登陆NBA赛场。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他渐渐成长为全联盟最冷血的杀手,并被形容为一种见血封喉的毒蛇——黑曼巴(black mamba)。在此前每一次科比喊出mamba out这个口号,都意味着吹响一次大杀四方的号角:曼巴出洞。而这一次,它意味着永别:一辈人的青春,我只能送你到这里。
那的确是一代人的青春。以科比为首的“96黄金一代”也在这一天,随着科比的退役就此谢幕。艾弗森、坎比、马布里、雷·阿伦、纳什等一连串名字成为尘封的记忆,在此后的二十年里,NBA再没迎来如此英雄辈出的年代。在经历了乔丹封神的时代和黄金一代群雄并起的时代之后,这台善于书写英雄故事的造星机器NBA,终于变得星光黯淡。
“你能砍下50分吗”
在湖人与爵士的比赛开始前几天,科比接受了一个连线采访,采访他的人是与他“相爱相杀”多年的老队友奥尼尔。“科比,这是你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你能答应我一件事吗?我要你在那个晚上砍下50分。”奥尼尔问道。科比不假思索地回答:“不行。”话音刚落,两人都开始放声大笑。“不行,绝对不行,但是我期待你的到来。”科比说道。
奥尼尔如约出现在科比的告别赛上,并和科比深情拥抱,多少恩怨在时间面前不值一提,科比用他的勤奋、坚韧和战斗精神征服了几乎每一个敌人。但奥尼尔绝不相信38岁的科比能在退役前的最后一场比赛中拿下50分,不只是奥尼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场比赛我们只要牢牢记住科比的每一次投篮就好,即使很可能每一次投篮都偏离篮筐。
但科比用得分证明了他的实力。当科比完成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封盖,然后在反击中用标志性的后仰投篮投中了他在本场比赛中的第一球。又一个后仰投篮,然后是一个招牌式的翻身展腹上篮打了一个2+1,全场观众高喊MVP。单节砍下15分,科比用行动撕碎一切对他的低估,半场结束的时候他已经拿到了22分。
下半场他依旧没有停下步伐,整个下半场他没休息一分钟,毕竟,这是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用现场解说张卫平指导的话说,打一分钟,少一分钟了。三节结束科比拿下37分,湖人却大比分落后。
可是科比什么时候甘心失败过。第四节比赛突然进入科比节奏,所谓科比节奏,是一种NBA几乎绝无仅有的现象:“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投篮的好机会,但我就是手起刀落投篮命中”。属于科比·布莱恩特的独一无二的野蛮而任性。追身三分、急停三分、补篮得分、变向中投、突破篮下、罚球、抛射打板、急停中投、强起投篮、挡拆中投,科比几乎将毕生所学逐一施展,他的得分已经超过50分,奥尼尔在场边瞠目结舌,全场观众已陷入癫狂。
比赛结束前一分钟,科比两罚两中,砍下60分,湖人逆转取胜。好莱坞最好的编剧也写不出这样的剧本。科比下场时捶着自己的胸口,整整十年前他对小牛三节砍下62分超过小牛全队得分时,也是这个动作。那一刻透过模糊的泪水看过去,科比年轻得如同十年前一般,那时候的他强大到似乎每个晚上都可能创造出这样的战绩,在离去前的最后一天,他轻描淡写地留下了又一个几乎不可能被超越的丰碑。
英雄总会迟暮,故事也终将结束。
英雄时代渐行渐远
但事实上,科比的退役更令人悲伤的,是它象征着一代英雄的迟暮。明尼苏达的狼王加内特、圣安东尼奥的石佛邓肯和妖刀吉诺比利、达拉斯金鸡独立的诺维茨基和喷气机杰森·特里、辗转流离的绿衣真理保罗·皮尔斯……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印象中所有关于篮球的回忆,就这样要在很近很近的几年里,用一种很快的频率,与我们一一挥手告别。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如今随着时光的流逝,英雄却成为老兵正渐渐消散。或许几年之后我们就会看到斯台普斯上空的24号、美航中心上空的41号、AT&T中心上空的21号、标靶中心上空的21号,那些曾经鲜活的身影幻化成体育馆上空退役的球衣,那是一种终身荣誉的致敬,也是一种不再重来的往生。不知道在唐斯、奥卡福、波尔津吉斯、拉塞尔身上球迷们还能看到多少加内特、邓肯、诺维斯基、科比的影子,老兵们依次离开变成尘封的照片,那台永不休止的造星机器NBA却似乎慢了下来,让今天的联盟星光黯淡。
人们是喜欢英雄的,但当一辈英雄卸下沾血的盔甲,回到营帐擦拭已经迟钝的武器,换上便装,上马远行的时候,我们却发现后来者的身上再难寻觅英雄们身上各自张扬的个性。NBA前总裁大卫·斯特恩曾经一手辅佐乔丹登上神坛,并将NBA成功推向全球市场,更是在乔丹退役、后继乏人的情况下开创了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塑造了“96黄金一代”和性格各异的各方诸侯英雄。
但在他接下来为NBA定制的“白人中产阶级”用户肖像下,球员们不得不纷纷穿起了西装革履,再难寻觅如艾弗森一般的街头英雄、穆托姆博不屑一顾的摇手指、科比独断专行的孤军奋战,取而代之的是即使强大如勒布朗·詹姆斯,也要与韦德和波什抱团取暖,杜兰特性格温顺得像一个乖宝宝,而今天的联盟头号球星库里的绰号,竟然是“萌神”。
随着科比·布莱恩特的退役,毫无疑问一个荡气回肠的时代已经落幕,与乔丹的离去不同的是,恐怕不会有多少人再去讨论谁会是科比的接班人,因为今天轰鸣的NBA联盟机器正在改变它的方向。2014年2月,一手打造NBA帝国、善于“造星”的美国老头大卫·斯特恩卸任,属于他的时代终结。如今,虽尚看不出NBA终将去向何方,它却显然已与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主义时代渐行渐远。
“造星”脚步不会停歇
但不可否认,只要NBA存在,“造星”就不会停止。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NBA进入中国,伴随着那一代的人从少年步入中年,我们熟悉的“84超白金一代”、“96黄金一代”、“03白金一代”,这些从NBA历年选秀大会上走出的巨星不胜枚举。例如乔丹、科比,人们爱一个球星更甚于篮球运动本身。跟绝大多数动作电影的套路类似,孤胆英雄以寡敌众并最后胜出,才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而NBA就是这个故事的舞台。
科比退役之战,洛杉矶斯台普斯球馆从里到外都布置成他的世界。这一切看似都为了成就科比,而NBA的影响力,也由此再一次满世界“刷屏”。这就是NBA的“造星策略”。和好莱坞一样,NBA也是一个造星的梦工厂。这个舞台不是一个单纯的体育竞技的舞台,它是一个体育产业的商业舞台,它通过挖掘、打造重量级的球星提升联赛知名度,向全世界推广NBA,使得NBA成为真正的有国际影响力的联赛,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品牌。
DG视讯百家乐同时,篮球的底蕴与文化也让NBA迸发着持久的魅力。从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NCAA)的篮球赛事到街头篮球,都为NBA营造了成长的沃土。此外,职业化的理念与运营,是将NBA的魅力推到极致的重要保障。不过,对NBA这个庞大的造星舞台来说,只有真正有能力、肯付出努力和汗水的球员才能登上这里。而在这里,有人在追看库里,有人在追随科比,还有人在追忆乔丹,所有这些故事,都被烙上个性和时代的印记,也因此令NBA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科比宣布退役,标志着NBA“绝对偶像”时代的结束。现在的NBA已经进入群星乱战的年代,还没有一个让所有人都记住、让所有人都去念叨的超级偶像球星。但时间会解决一切,虽然科比、库里的天赋或许无法复制,但NBA就像一个不缺剧情的剧目,常演常新,总会有每个观众都希望能看到跟自己有关联的英雄在里面,无论是血缘、肤色、还是经历。就像,一手打造NBA帝国的斯特恩本人所认为的那样,球星只是整个联赛的一个环节,最终还是“比赛决定一切”。比如,曾经最让人期待却在近年来颇有“鸡肋”味道的扣篮大赛在今年拉文和戈登的对决中再次让人惊艳。球场是展现体育和球星魅力的舞台,总会有最具天赋、刻苦历练的球员来到NBA的舞台呈现给观众不尽的传奇。
巨星终将退场,篮球仍在继续。